信息工程学院受邀参加软件和信息服务(数字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暨数字技术行业人才培养论坛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10-25浏览次数:0

  10月20日,软件和信息服务(数字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暨数字技术行业人才培养论坛在北京用友产业园举行。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受邀参加了本次大会,并作为嘉宾出席了副理事长单位授牌仪式。

软件和信息服务(数字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仪式

  此次大会由全国工商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指导,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牵头成立软件和信息服务(数字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来自全国各地的180余家理事单位的400余位嘉宾参加了大会。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院校发展处副处长李恒、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职成处处长张树刚、用友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陈强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院长胡春明以及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张启鸿出席了本次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根据共同体章程,软件和信息服务(数字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长单位为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理事长单位为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秘书处设在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秘书长为盛鸿宇,产生108名副理事长单位和16个专项工作委员会,并在会上向副理事长单位和专项工作组主任单位授牌。

软件和信息服务(数字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授牌仪式

  成立仪式后,软件和信息服务(数字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秘书长盛鸿宇作了共同体工作情况介绍。

  截至目前,软件和信息服务(数字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首批理事单位成员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家高校、中高职院校、行业协会、企业及社会组织。

  数字技术行业人才培养论坛主题演讲环节,用友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贾大明聚焦“培养数智技术人才 服务数字中国建设”进行演讲。他介绍,用友新道在高教领域通过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联合共建虚拟教研室,深化产业学院合作、协同创新人才培养范式服务教育教学数智化改革升级;在职教领域通过市域产教联合体、区域示范产业学院、新专业数智教改示范、企业数智化创新中心服务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霍丽娟以“共创共享 建设产教融合共同体”为题进行主题演讲。她分享了新时期职业教育体系中新布局、新要求、新行动的内容和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产教融合政策内涵。她表示,建设产教融合共同体要推动资源集聚,优化建设基础;实现韧性治理,创新治理模式;促进共生成长,构建生态系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航空工业软件测评中心主任殷永峰作了“北航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与思考”的分享。他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以“特色化”为契机,转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任务及主要举措:强情怀(使命驱动+软件报国),强基础(数理+计算系统+复杂软件),强实践(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强融通(科研育人+交叉融合),并以直博为例分享了人才培养中培养方案、培养环节及要求、创新性成果评价、关键软件领域校企联合实验室、培养规模和成效等内容。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辛秀兰聚焦“‘双高’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进行分享。辛秀兰分享了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三融格局”的内涵:创新职普融通,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深化产教融合,赋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探索科教融汇,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

  用友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耿兆强以“聚产业融技术 建设数字工科”为题进行分享。他表示,产教融合是新工科数智化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新工科的本质就是数智工科。耿兆强介绍了用友新道新工科数智人才培养整体逻辑和培养思路,分享了用友新道8大数智工科建设内容:洞察分析,解析行业最新技术及应用;设计新工科人才培养教改思路方案;共研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课程资源;共建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六大实践实训基地;师资培养,提升双元双师队伍能力;特色企业学管服务,增强工业互联网人才软实力;共建产学研服务平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展示成果与绩效,打造产业学院最佳实践。耿兆强介绍,用友新道一校一策助力院校特色化高质量发展,并分享了用友新道与北京理工大学、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合作案例。

  北京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志群以“基于工作学习: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学习理论基础”为题进行分享。他介绍了技术技能人才的角色与任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学习理论、学习工厂的理论模型、情境学习理论、行动导向学习等内容。赵志群表示,“数字化转型”是对学习体验和学习模式的根本性反思,需要通过采用新的方法来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同时,职业教育要促进学习者“职业行动能力”的发展,按照“能力发展逻辑”规律分析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在此基础上建立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区别于“学科逻辑”的课程体系,并优化“人—机”关系,利用数字化手段系统指导学习和工作实践。

  清华电子系复杂工程系统实验室博士后、清华大学智能教育技术创新联合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文铸作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教学高质量发展——大语言模型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的分享。他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应用领域,表示AI领域最大的创新就是生成式人工智能。随后,他分享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实践与应用案例:用AI制作教学思维导图、用AI分析研究资料、AI画图、AI辅助数据分析和编程、LangChain二次开发与本地知识库联动。

  信息工程学院将以加入产教融合共同体为契机,坚持校、政、行、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资源共享的办学理念,统筹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积极推进职教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不断推动信息技术专业群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吸引力,培养高素质数字技术人才,持续为学校“双高校”建设贡献信工力量。

上一篇:下一篇: